病例,患者,休克,病情,血小板
提問: 登革熱
我朋友得了登革熱,現在癥狀是鼻子出血,應怎么樣治療?
●患者性別:男
●患者年齡:48
医师解答: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熱帶病毒性疾病。登革病毒會引起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兩種不同臨床型的疾病。登革熱以渾身骨及關節劇烈疼痛、高熱不退為特征,也被稱為“碎骨熱”,死亡率低。登革出血熱則伴有明顯的內出血及休克等危重癥狀,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死亡。 登革熱是一種正在迅速蔓延的傳染病,影響到全球100多個國家的人民健康。2001年全世界有5000萬人感染上登革熱病毒,2萬余人被奪去生命。 地方性登革熱疫區的成年人多因過去受感染獲得免疫力,發病以兒童為主。新到疫區的外來人口,則以成年人多被感染。登革出血熱多發生在14歲以下的兒童。溫帶非地方性流行地區的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。此病傳播迅速,有嚴格的季節性,多從5月開始到10月末或11月終止,潛伏期5-10天。 一)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。對出血癥狀明顯的患者,應避免酒精擦浴。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,且可誘發G-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,應謹慎使用。對中毒癥狀嚴重的患者,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,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/日。 (二)維持水電平衡對于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,對頻繁嘔吐、不能進食或有脫水、血容量不足的患者,應及時靜脈輸液,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,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。 (三)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、止血敏、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。對大出血病例,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,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,口服云南白藥等,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。 (四)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,并加用血漿和代血漿,合并DIC的患者,不宜輸全血,避免血液濃縮。 (五)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%甘露醇250~500ml,快速靜脈注入,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,以降低顱內壓,防止腦疝發生。
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。   (一)登革出血熱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。發熱、肌痛、腰痛、但骨、關節痛不顯著,而出血傾向嚴重,如鼻衄、嘔血、咯血、尿血、便血等。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,出血量大于100ml。血濃縮,紅細胞壓積增加20%以上,血小板計數<100×109/L。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,但出血部位位于腦、心臟、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。   (二)登革休克綜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熱的表現;在病程中或退熱后,病情突然加重,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。表現皮膚濕冷,脈快而弱,脈壓差進行性縮小,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,煩燥、昏睡、昏迷等。病情兇險,如不及時搶險,可于4~6小時內死亡。   [診斷]   一、流行病學資料在登革熱流行季節中,凡是疫區或有外地傳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區,發生大量高熱病例時,應想到本病。   二、臨床表現凡遇發熱、皮疹、骨及關節劇痛和淋巴結腫大者應考慮本病;有明顯出血傾向,如出血點,紫斑、鼻衄、便血等,束臂試驗陽性,血液濃縮,血小板減少者應考慮登革出血熱;在本病過程中或退熱后,病情加重,明顯出血傾向,同時伴周圍循環衰竭者應考慮登革休克綜合征。但首例或首批患者確疹和新疫區的確定,必須結合實驗室檢查。   [治療]   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,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:   一、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,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,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到完全退熱為止,不易過早下地活動,防止病情加重。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。   二、對癥治療(一)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。對出血癥狀明顯的患者,應避免酒精擦浴。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,且可誘發G-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,應謹慎使用。對中毒癥狀嚴重的患者,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,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/日。   (二)維持水電平衡對于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,對頻繁嘔吐、不能進食或有脫水、血容量不足的患者,應及時靜脈輸液,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,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。   (三)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、止血敏、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。對大出血病例,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,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,口服云南白藥等,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。   (四)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,并加用血漿和代血漿,合并DIC的患者,不宜輸全血,避免血液濃縮。   (五)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%甘露醇250~500ml,快速靜脈注入,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,以降低顱內壓,防止腦疝發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gan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